I N T R O
INFO
工作坊簡介
自平面設計進入動態表現以來,動態圖文設計(Motion Graphics)始終扮演文化傳播以及數位載體中的要角色。而至目前為止多數動態圖文案例中,著名案例皆以西文字體作為設計工具,未見特別針對中文動態設計做探討的相關作品與研究。
中文字體無論在文字本身的建構系統與書寫方式,與拉丁字母便有多處不同,若以西文動態設計方法直接套用,則會有 一定程度的抵觸之處。而目前綜觀學界之研究,對於將中文字體融入動態趨勢的設計研究與應用方針皆缺少著墨,大多著眼於字學、筆法、易讀性與識認性等。
中文字體無論在文字本身的建構系統與書寫方式,與拉丁字母便有多處不同,若以西文動態設計方法直接套用,則會有 一定程度的抵觸之處。而目前綜觀學界之研究,對於將中文字體融入動態趨勢的設計研究與應用方針皆缺少著墨,大多著眼於字學、筆法、易讀性與識認性等。
中文字體貫古至今,其中流變與種類極其繁雜,數量更以龐然數巨萬字計,其中各家設計風格之不同,包含筆畫、橫豎、撇捺、重心、結構等特性,對於字體學不熟悉的人而言如處五里雲霧,因此多數動態設計未嘗敢輕易跨足,而使中文動態設計至今仍趨保守。
要突破此僵局,除技術需門檻以外,同時也需加入字體研究、平面設計、動畫與動態設計等涉略,非僅靠一個案例、一時一地所能完成;因此本專案開啟一系列將中文字體動態化的實驗,區分各家字體特性,一步步系統化的整理及發想動態,並藉由巨量的作品展示,以予動態設計師與平面設計師們參考。
要突破此僵局,除技術需門檻以外,同時也需加入字體研究、平面設計、動畫與動態設計等涉略,非僅靠一個案例、一時一地所能完成;因此本專案開啟一系列將中文字體動態化的實驗,區分各家字體特性,一步步系統化的整理及發想動態,並藉由巨量的作品展示,以予動態設計師與平面設計師們參考。
Since the advent of motion graphic,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major motion graphics are products of the Roman alphabet, relatively few examples of Chines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iental characters and Westerns, using the same design approach is not entirely appropriate.
In order to offering insights into Chinese design evalu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design quality on mo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uld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of how designers or design students learn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otion graphics.
WORKSHOP
PROGRAM
課程規劃
※此工作坊為個人受交通大學教授之邀,特於應藝所開設之短期含學分課程,恕不開放校外人士旁聽或報名。
DATE
工作坊時間
2017
07 / 13. 14
︎ ( Weekend ︎) ︎07 / 17. 18. 19
13:00 — 17:00
@National Chao Tung University, IAA